|
这周突然就想聊下拼多多,有些观点,可能带来冲突,仅限个人观点,但最终目的,想给大家一起思考和启发。
为什么想聊拼多多呢?
其实自己一直有对拼多多的理解,之前不太敢表达,最近可能是看见群里最近讨论拼多多比较多,所以,就想谈谈我对拼多多的理解。
拼多多是一个很会的赚钱公司,但不一定是很好的公司。会赚钱≠好公司。
公司作为主体,连接了四个角色,社会,用户【客户】,员工和股东。
最好的公司,会让每个角色都获益,让价值在这四个角色里流转。更不会牺牲一方,取悦另一方。
拼多多,我觉得是牺牲社会和商家这2个角色,取悦了用户和股东。
所以,我才说,拼多多会赚钱,但不一定是个好公司。而且我们把时间轴拉长,最终,用户也会被牺牲掉。
为什么呢?要从长期价值和短期价值两个方面来思考。
拼多多短期价值很厉害
拼多多的短期价值做得很好,给用户提供更廉价的产品。
这一点很多人说得很对,不能用自己的消费能力看待所有人的消费能力,我觉得这个角度很好,中国有6亿每个月只有1000元可支配收入的人,要覆盖吃穿住行。
所以这个点上,拼多多做得很好,但这个事儿,是不是只有拼多多能做,我觉得也并不是。
淘宝推价格力,就很快补齐了跟多多一样的低价货盘。你如果有兴趣,可以去搜索淘工厂这个店铺,看看里面的产品,你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淘宝。
但是,有的短期价值就像抽鸦片,开始很爽,越抽对身体造成的危害越大。毕竟鸦片也有一个别名,福寿膏。
这个就像今天很多人说,拼多多很香一样。挤压商家和供应链的利润,很容易赢得用户的满意,所以香啊,但是代价是什么?以及能香多久?
值得思考思考,所以往往短期价值背后都藏着对长期价值的慢性消耗。
拼多多长期价值是什么?
这个是我一直在想,也在看多多这家企业在做什么事情,但始终没想明白。
我为什么要思考这个问题呢?毕竟我们也是多多的卖家,跟着有长期价值的平台后面混,自己也不会差。
我说下,我眼中拼多多对社会、用户、商家/供应链的长期伤害。
第一个思考,拼多多消费人群口袋里的钱,怎么来?离不开国家,更离不开企业,大部分是企业基于利润发放的工资。
拼多多的低价怎么来的呢?盘削企业的利润。那问题来了,企业的利润越来越低,企业主会干什么?
还用想吗?降低福利,降低工资,绕了一圈,最终购物少花的钱没少花,兜兜绕绕最后还是拼多多的消费者自己买的单。
只是体感没那么明显,是逐步分担,不是一次性支付,所以顾客没感知。
看起来买了实惠,实际这部分实惠,真正支付代价的还是消费者本身。
这个时候我们再看拼多多,把整个品类的利润给抹杀了后,你觉得未来可能是什么样?
现在是企业没钱,消费者没钱,拼多多的利润却涨了。最终大家陷入恶性循环,直至崩盘。
拼多多在慢性摧毁中国制造业
接着上面的思考,拼多多是怎么挤压商家或者供应链的利润?靠自己的流量分发模型。
拼多多给哪个产品流量,看的指标是转化率,进一步就是看订单量,简单来说,就是谁转化率高,订单数多,我就给谁流量。
拼多多又是推荐流量,那怎么获取更高的转化率和订单量呢?
总结所有平台的经验,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价格低到让人忍不住下单,所以是机制的低价。
这个时候就有人问了,平台又没说一定让商家卷价格?不能做产品创新吗?
其实,你不了解的是拼多多的算法系统很厉害,可以极快速的让商家卷价格,商家根本没机会从拼多多平台赚到足够的钱,升级产品做研发。
所以,企业不断被快速拉进卷价格的漩涡时候,制造业就在慢性侵蚀。
除了以上,拼多多在蚕食国内创新的机会。一些创业者,在淘宝,在京东,或者在抖音搞产品研发,搞创新,花费了大把的时间和财力,最后产品跑出来了。
还没收回成本,咔嚓,拼多多直接上架,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的价格,把市场给干趴了。
所以,拼多多用自己的算法,带着平台内的供应链,一起收割其他平台或者中国产品创新的果实。
省去了大笔创新费用,但也缩短了一个创新产品的生命周期,这一点,是我最无法接受的一点。
因为这样的结果,只会让想做产品创新的人逐渐失去创新的动力,都去干收割的事情。
拼多多规模小也罢了,现在拼多多规模很大,不能只干收割产品创新,收割供应链剩余价值的事情,大家还是要一起种点树的。
阿里搞了支付宝和阿里云,京东搞了物流基建,我仔细思考拼多多搞了啥?买的快递极兔,还把整个快递行业卷的痛不欲生。
也有人说,淘宝也是从假货横行过来的,给拼多多时间,拼多多也可以转型。
我从一个十几年电商从业者的角度,给大家分享一个视角,拼多多目前不可能。拼多多不改变流量分发逻辑,这条路永远不可能。
阿里的流量分发,是从看销售,看订单数,调整成了看UV价值和GMV,整个生态才这么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
只是最近两年因为拼多多的崛起,让阿里摇摆了一下,底层流量分发逻辑,今年年初阿里调整回去了。
所以,只要拼多多是以转化率和订单数为核心指标,那这个转型,我觉得就不用想了。
商家一定会迎合流量分发逻辑,努力降价,花大把精力思考怎么省成本,因为不降价,不然根本活不下来。
所以,多多转型,必须得牺牲短期收益,这恐怕有点难。
拼多多正确低价的理解
分享一个我的错误行为,我以前有一种自以为是的情怀,我觉得的好产品,才是好产品。这个就是老板的自嗨。
直到去年下半年,一个店铺狠狠地打了我的脸,多年前的老同行,产品是我看不上的,但是我去年我再看这店铺的老顾客占比,你知道吗?竟然有25%以上。
我当时看见这个复购数据,盯着电脑屏幕,沉默了几分钟,我太天真了,这个社会有太多不一样的人了,我怎么用自己的标准去评判别人。
品牌的用户对产品满意,食品又安全,这个就是好产品的标准,而不是自己的标准。
所以,我更新了对低价的理解。低价没问题,低价也不可耻,不同价格服务不同人群。
可耻的是,在那个价格段,牺牲质量,突破消费者安全底线,以次充好。
曾经有个老板问我怎么理解质价比。
分享下我的理解,给大家做个参考:企业保留合理的利润率,比如8%,其他的利润要么投入到产品提升,要么用户服务上,要么其他版块的再投入,但不能全部装老板的口袋里。
自己装得了一时,也装不了一世,保留合理的利润,其他利润再投入,企业就能长期永存。
所以,基于这样方式的低价,才是健康的。
但平台如果用力过猛,公司还没来得及赚到利润,还没来得及再投入,就直接被低价干趴了。
所以平台支持低价,算法更新又快,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拼多多的管理为什么很高效
不是管理水平多高,所以不要痴迷拼多多的管理,不要。
去年就有人问我,为啥拼多多的管理很高效。
的确,拼多多的管理很高效。我自己做了很多年管理,后来发现管理高效也有天生就高效的情况。
怎么理解呢?
我们可以看这家公司的业务价值链条,是长还是短,业务流是简单还是复杂。
价值链条越长,管理难度越高,效率损耗越多,越不容易高效。
举个例子,研发,生产,销售,这个是一个公司的业务价值链条。如果A公司,只做销售;B公司研发生产销售都做,且B公司的销售渠道跟A公司一模一样。
请问,两家公司,从管理难度上哪个会更难?一定是B公司。
那管理效率上,大概率是A公司会高效啊。或者说A公司的老板把公司管的不如B公司高效,要反思一下自己的管理水平。
为啥呢?因为A公司的关注指标很简单,就是关注获客成本,转化率,客A单价。
像拼多多,在供应链端,找更便宜的供应链,流量端,找更高的转化场景,比如拼单。
模式的复杂度决定了管理长度和管理难度。所以,拼多多的管理高效,核心原因是业务模式简单,单一采用价格力模型。
如果你把你的业务模式调整成价格力模式,你会发现运营简单了,产品简单了,供应链简单了,啥啥都简单了。
但,价格力模式,是老板想要的吗?以及,价格力模式,自己的企业能活多久?答案,在自己的心中。
最后
没办法,对于绝大多数电商卖家,没有选择权,拼多多还得做,为了生存,该做还得做。
但拼多多的好日子,肯定是我们的苦日子。
拼多多要想市值高,那就再苦苦“百姓(商家)”吧。今天如果通过我对拼多多的理解,如果能让大家更理性的看待拼多多,就很好了。
做拼多多,不能只有拼多多。
昨天跟磊哥打视频电话,我问他,你在中国是白领,到加拿大成为了蓝领,心里有没有落差?
磊哥的话给我很大的启发,“自己做了很多事情以后,它会变成很多点,最后这些点,你回过头去看,它会串成线。我不是在拧螺丝这个点里,有的人可能一辈子会干这个,而这个点只是我人生的一个阶段。”
拼多多也只是我们其中一个渠道,或者阶段性其中一个渠道,没关系,做自己心中那个正确的事。
最后,如果这篇随笔被拼多多高管看见,我斗胆提个建议,能不能不要收仅退款的平台服务费了,万分感谢。
最近,有一位曾负责拼多多国内主站运营和招商,并参与Temu筹建的业内人士,在内部会议上非常犀利地指出了拼多多在管理方面的深层次问题,并深入分析了拼多多的海外布局策略以及坚定执行低价的原因。
与此同时,他还对拼多多平台今年的发展走向进行了预测。小编对会议内容进行了整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加负责人微信jucaotang5,备注“会议纪要”领取。
▼ 往期精彩推荐 ▼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