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搞清搜索出发才是跨境电商的最佳出路。今天下午跟一位从西安赶到广州参加完广交会的朋友约在深圳喝咖啡。他这次来一是为了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产品,另一个则是到珠三角挨个拜访一圈的供应商,之所以会约我是因为去年看了我在公众号发的一篇文章:一个合格的跨境电商从业人员应该掌握这5个库。其实这篇文章是去年的2月17号发布的,有很多小伙伴看了之后跑来问我有没有更详细的教程,还有小伙伴一直不厌其烦地问我什么时候能够开个课程把完整的流程给彻底讲透。我之所以会发这篇文章,是因为我发现很多跨境电商的从业者完全把跨境电商做成了玄学生意,直到现在,还时不时会有朋友看我的文章之后还会问我为什么要投放那么多的广告活动,铺那么多的搜索词。目前市场上各种各样的电商平台层出不穷,我更偏爱亚马逊这一类的货架电商平台,其实就是因为对于普通人,对于没有内容制作能力和没有大笔预算去做营销的人来说,搜索电商绝对算得上是一条确定性相对较强的路子了。事实上,我在跨境电商这个行业待了这么久,也踩过各种各样的坑。直到最近几年,才算是坚定信念要先把搜索给做好的。我遇到过不少天天盯着平台新品榜选品的朋友,还有一些完全凭借个人喜好和手头资源去搞产品的,有很多同行,产品上架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才意识到一个问题:没什么人搜索的产品,做起来的概率,难如登天。我相信上边的这句话一定有人深有体会,我已经碰到不止一个同行信心满满地把自己的产品发到了国外,花了很大代价搞了一些评论,盯着几个所谓的“大词”猛烧一通广告,结果简直可以用一败涂地来形容。我们在选品阶段,就已经意识到了“需求”的重要性,这不单单是指一类产品的销量,更重要的是:有多少人搜索这类产品,目标用户都会用什么词搜索产品,我们看重的“大词”是否已经处于饱和状态。因此,我们可以在前期就避开一些坑,而不是等到产品上架之后才无计可施。还有小伙伴问我用户画像是要在产品上架之前就着手开始分析,还是要等到产品上架之后再花功夫去研究,事实上,我们之所以在产品上架之前就开始搞词库,搞竞品库,分析直接竞品的用户评论,分析用户画像,梳理产品卖点和视觉框架,目的就是在下定决心投入预算去做一款产品之前就先判断我们是否能够建立相对优势,是否能够跟平台上的现有产品形成“有效差异”,弄清楚产品上架之后,是否有足够多的“推广渠道”来拉近目标消费者和我们产品之间的距离。销售中其实有不少的问题是在选品,开发和立项阶段就已经埋下的祸根,有些小伙伴一开始并不注重产品的视觉,不注重包装,结果产品上架之后,因为包装稀烂,又缺乏有效的信息,导致无法通过短平快的方式抓住潜在客户的注意力,结果就是广告的点击率,转化率相比同行,简直可以用云泥之别来形容了。比较好玩的是,我们从去年年初开始跑的项目,恰恰就是因为在产品的视觉上,产品的包装上,投放广告的范围和渠道上比竞争对手明显好了一截,并且过去的一年里,整个品类里都没有同行卖家重视这些,结果从去年到今年,品类里的新产品,真正起来的,基本就我们一家。有不少小伙伴天真地认为,只要抓住大词的流量就可以抓住整个市场,到现在为止还抱有这样认知的,我强烈建议去深度阅读一下教员的选集。当然了,不同阶段,应该有不一样的目标,虽然我建议在产品运营的早期要学会抓住“长尾流量”,但发展到一定阶段,保持大词广告位置稳定,自然排名稳定,流量稳定的情况下,我们也要想办法逐步提升我们的整体投产。之前有小伙伴把我口中的“长尾流量”错误地理解成了“长尾关键词的流量”,有的时候想想,真的是非常荒唐可笑的认知。过去的这一年时间里,我们的运营流程也发生了很多次迭代和优化,比如分析用户画像的维度,比如产品视觉框架的搭建方式,比如利用AI来提高卖点,文案写作和优化的能力,再比如广告投放和优化的策略以及我们对于平台活动的参与,把控和调整的思路。之前有不少小伙伴问我为什么要创建那么多的广告活动,我们平时是如何优化那么多组的广告,还有小伙伴好奇我是如何分析广告活动的数据,每次看到有小伙伴一下丢给我一大堆的问题,我又无法简单地通过一两句就能够解答大家的疑惑,坦白讲,我也是比较苦恼的。考虑到的确有很多小伙伴要么是零零散散地琢磨和研究一些零碎的运营知识,要么从入行到现在都压根没有建立成一套有效的“工作流程”,要么只有懵懂的概念,不知道如何融会贯通,做不到得心应手,我计划开展一期完整的【亚马逊运营流程】在线课程。这次的课程,我计划把时间定久一点,不搞走马观花那一套,而是实打实地带大家跑流程,定标准,查作业,改方向。我们不仅仅会给大家提供我们日常搭建词库,竞品库,产品视觉和视频素材的模板,还会指定特定的产品链接,以小组的方式带大家过搜索词判断的标准,利用软件搭建用户画像,产品卖点,视觉方案的完整流程,不仅如此,这次我打算全流程直接录制,提供给所有参与的小伙伴,这样以来,大家以后团队的新人培训再也不会只是冰冷的文档和各种复杂难懂的表格文件。我始终坚信一点:不懂用户,不懂产品,不懂渠道的运营做不好销售的工作,形不成统一共识的团队永远无法拥有高的工作效率。因此,我们有必要,有义务,也更应该确保每一名小伙伴都能完整理解我们的工作流程,运营流程以及推广流程。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好的合力去提高一款又一款产品成功的概率。这几年来,我的一个基本的宗旨:要让跨境电商运营这份工作逐渐职业化。去年我带了几个同行团队从头到尾跑流程,为的就是保证大家不再搞“玄学式招聘”,因为过往整个行业的绝大多数公司招聘的过程中通常都是询问对方有几年的相关经验,很多在面试的时候聊的滔滔不绝的“选手”进入团队之后要么抱怨产品不行,要么抱怨资源不够,要么抱怨老板舍不得烧钱,不同的“拥有丰富经验”的小伙伴还会出现工作不协调,理念不一致,没有统一共识的问题。当团队拥有自己的“方法论”,拥有自己的“工作流程”,而不是过度依赖某一个人的“个人经验”后,日常的工作会进入一个可衡量,知进度,可把控的状态,更重要的是:团队的稳定性会得到大大的提升。这次应该是我除了知识星球和团队陪跑外为数不多的一次对外课程,也是仅有一次花时间拆解和讲透运营全流程的课程,我会把颗粒度捋到标题,ST,卖点怎么写,包装上如何陈列重要信息,广告框架如何搭,出单词如何做迁移,竞价词如何做出价调整,就连产品图片上的文字写哪些内容,视频素材封面内容怎么设定都会讲清楚。不知道,这样的“课程”,是否是大家需要的?为了确保这次的课程能够绝对落地,除了控制报名的人数,创建小组制的沟通机制外,我还会针对每一个报名的小伙伴正在运营的一款产品链接提供一对一的产品文案,产品视觉,广告流量分析和判断,给出优化的方向和具体的措施,确保大家走在正确的路上,做正确的事儿。(需要提前发送产品链接,预约时间诊断)话讲到了这儿,应该公布这次的报名时间,报名方式,名额限制和开始时间了。因为这一期的课程内容比较多,周期比较长,所以我们本次的课程费用3万/人报名开始时间:2025年4月21日上午10点报名方式:微信扫码(备注课程报名),报名顺序以转账时间为准,报完为止。
名额限制:人数不超过50,每7人一名组长(组长有神秘福利)课程开始时间:2025年年5月16日开始,每周一个主题,共6个主题,有课后作业,组长需要落实。涉及内容:产品搜索词库,竞品库,用户画像,产品视觉,推广素材,广告框架搭建以及广告数据分析和优化策略的规划和实施。课后答疑:采用飞书文档收集疑问,在线视频会议针对文档逐一答疑(答疑过程保留回放)跨境电商已经逐步进入职业化的状态,逐渐摆脱了“赌石”一刀富,一刀穷的属性,我之所以会开设这样的课程,是为了让有打算长期吃跨境电商这碗饭的小伙伴,拥有系统化运营的思路和技巧,没有能够让人暴富的课程,更没有百分百能够推起来的产品,我们只不过是在不断追求尽可能减少失误的次数,让跨境电商创业不再是一门“玄学生意”。至于这次课程的收费门槛,一是为了减少那些想要以小博大的朋友产生跨境电商很容易赚钱的误判概率,另一个则是尊重自己和团队几年来的“劳动成果”,我分享的每一点,都是我们真金白银,费时费力一步一步摸索,一次又一次试错积累下来的有效动作。价值高低,留待课后评说。跨境电商并不是只有降价一条路。关税战的关口,我看到的却是“降价离场”。社会机器的运转规则:让好的更好,让差的更差。关于亚马逊广告投放的一些新思考。这波以后,外贸工厂要开始做零售了。外贸行业正在拒绝越来越多刚毕业的“大学生”。“选品眼光”固然重要,但如果持续下注呢?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做好出海电商。现在,这只“羊”,跑路了!关税战的第一影响——消费萎缩。真正的长期主义不是一味地埋头做事。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