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新闻记者 孟梅
最近,有关京东内部考勤调整、午休时间缩短等一系列变动引发市场关注。
据悉,京东午休时长达2个小时,甚至可以熄灯睡觉,相比其他互联网公司,京东有不少员工2点半才开始下午的工作。甚至出现有员工一年里代打卡近百天,每天四点就下班,依然能领到全额薪水。据了解,京东内部调查,每个月有1.4万人次找人代打卡。代打卡一次收取15元,一个人可替20个人代打卡。
因此京东近期开始调整午休规则,并开始严查考勤。调整范围包括午休时间由两小时缩短至一小时、午休不熄灯等。该调整系管理层反思了过去4、5年间公司在管理上出现的失误,承认京东集团体系存在“大企业病”,管理上出现了严重问题,尤其在拼搏上有很大的懈怠。
一石激起千层浪。
在外界一片沸沸扬扬声中,据接近京东方面人士透露,刘强东在5月24日的高管会上说,“凡是长期业绩不好,从来不拼搏的人,不是我的兄弟。”
的确,京东的大企业病必须要下“猛药”来治了。
“我认为我们现在大企业病应该是很严重的……机构太庞大、太沉重了……董事会成员带头炮轰华为,促进全公司警醒。当然,解决这些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先炮轰,然后一点点小改革。我们只要看到方向,就能慢慢改革,提高效率。”以上是2018年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于大企业病的控诉。
在人们的印象中,华为近年来可以说是中国企业的骄傲。这样一个如日中天的华为,任正非为何还不满意呢?
“一个大公司最主要的问题是两条,一是管理的漏洞,二是官僚主义。”
任正非指出,企业永恒的主题和难题就是管理,“管理与服务是华为生死攸关的问题。”由此,在管理层面,华为不仅随时根据企业当下的需求进行调整而且对于违反管理规定的员工“零”容忍。
对于企业来说,永远不变的就是“变化”。同样对当下的企业不满意的还有刘强东。其实,眼下的京东正处在稳健增长的通道,刘强东还有什么不顺心的呢?
5月16日,京东发布2024年一季报,京东集团共实现营收2600亿元,同比增长7.0%,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净利润为89亿元,同比增长17.2%。
京东近三年财报显示,其2021年至2023年员工总数从39万增长到51.7万人,三年增长了12.7万人。相当于一座中型城市的人口,去年为员工支付的工资总额达到1047亿元。
从营收角度看,最近京东公布的2023年业绩报告显示,全年营收高达1.08万亿人民币,创下历史新高,成为中国唯一营收超过万亿的民营企业。同时,京东的净利润也创下了新高,全年达到242亿元,同比增长133%,商家数量增加了四倍以上……因为京东的业绩表现出色,资本市场对此反响热烈,其股价在财报公布后上涨20%,市值增加了300多亿。
回顾京东的发展历程,我们能看到两个词,那就是“敢为人先”和“主动变化”。
说到“敢为人先”,2007年京东刚拿到第一笔投资就毅然决然投资物流,很多投资人都一直不理解,直到物流成为京东的“护城河”,人们才恍然大悟。在家电厂商唯国美、苏宁马首是瞻的时代,京东敢于第一个跳出来挑战,最终做到占据家电网购市场六成份额。
说到“主动变化”,京东的组织架构可谓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2014年京东上市前夕,完成了京东集团和京东商城的划分。2015年下半年,京东商城十几个采销部门整合为3C、家电、消费品等几个事业部。2018年初,8大事业部又升级为三大事业群。2019年初,京东商城升级为京东零售集团,京东集团形成零售、数科、物流三大核心业务的格局。
2023年,京东推出“百亿补贴”直面市场价格力的竞争。可以说,随着京东业务体量的快速增长以及市场的变化,京东的组织架构也在不断变革与演化,以适应业务发展的需求。
其实无论是任正非,还是刘强东。居安思危是成功企业家的“本能”。
刘强东对于大企业病有着高度的警觉。2018年3月,刘强东就曾发布公开信,全面升级京东的价值观,要求公司上下坚决抵制傲慢的大企业病。为此,京东专门推出了全流程更高标准的客户满意度准则,并在集团层面成立了客户卓越体验部,以消费者体验为唯一依据和评判标准去推动各个部门提升服务水平、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京东人要学会忘记现在的成绩,要学会忘记过去的成功路径,以归零的心态,不断打破固有思维、开放心态,坚决抵制傲慢的大企业病,时刻保持危机感,这才能在剧变的时代发展中实现行业引领!”在当时的公开信中,刘强东这样说。
在接下来的2019年春节后的京东内部会议上,刘强东再次向大企业病宣战。面对企业的升级变革使命,刘强东毅然决然地对组织架构和人才结构作出调整,决不拖泥带水。市场也见证了京东快速的执行力和坚定的决心。
而这一次的变革,京东正是要回归初心,破除形式主义、大企业病,让企业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回归到创造价值。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