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用户点击“国际商报”即可关注
今年以来,在社交媒体火出圈的“三蹦子”(电动三轮车)受到海外消费者热捧。虽名为“三蹦子”,但可别以为就是低质廉价产品。由于有了创新科技“傍身”,这些能装又抗造的绿色出行产品的骑乘舒适性、操控安全性、续航能力和智能化水平都有了很大提升。借力跨境电商,颜值实力兼备的“三蹦子”正加速驶向国际市场。
无锡市锡山区是全国最大的电动车整车生产研发基地和零部件集散地,通过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当地的供应链优势持续转化为产品力、营销力、品牌力,为产业国际化发展拓展了更广阔的空间。
“跨境电商+产业带”是推动跨境电商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是产业带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推动跨境电商与产业带融合发展,不断优化跨境电商生态圈,政策已有积极引导。
2023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提出,鼓励各地方结合产业和禀赋优势,创新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积极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带动跨境电商企业对企业出口。今年6月8日,商务部、发改委、财政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拓展跨境电商出口推进海外仓建设的意见》明确表示,要大力支持跨境电商赋能产业发展,指导地方依托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跨境电商产业园区、优势产业集群和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等,培育“跨境电商赋能产业带”模式发展标杆。
催生融合新路径
跨境电商与产业带可互为支撑,通过双向赋能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在产业和贸易发展两个层面协同增效,在推动跨境电商实现规模化、品牌化、生态化发展的同时,不断引领产业带实现产能变革和跃升。
产业带是指在一个相对比较集中的区域内形成同一或相关产业资源聚集,具有地域性明显、产业链资源完整、协同优势聚集等特点。当前,中国很多地方都涌现出独具特色的产业带,围绕一类产品依靠相对小范围的资源协同取得成本与效率优势,如中山灯具、永康五金、南康家具、白沟箱包、汕头玩具、许昌假发等。
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电商首席专家李鸣涛看来,“跨境电商+产业带”本质上是利用跨境电商面向全球市场的渠道优势,叠加产业带在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等方面的供给优势,为全球消费者及采购商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及服务,同时也为产业带商家提供更加精准的市场需求信息、更富效率的供应链支撑,助力产业带商家转型升级。
因此,跨境电商通过“+产业带”可以进一步丰富产品供给,扩大商家经营范围,通过与产业带源头商家的合作增强商品的性价比竞争力。产业带商家通过“+跨境电商”可以开拓新市场,找到新客户,提升产业带供应链的快速反应能力等,进而在品牌化发展、数智化转型等方面塑造自身的新优势。
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表示,在“跨境电商+产业带”中,跨境电商与产业带是双向促进的关系,即跨境电商通过数字化、协同创新、精准营销、智能物流等方式,形成立体联动的助力生态,推动产业带数字化、产品创新、国际市场扩大、高效履约,形成优质供应链,并进一步为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拉升创新“热力值”
浙江义乌的小商品产业带利用跨境电商平台拓宽国际市场,实现小商品的“大出口”;广东深圳的电子产品产业带凭借技术创新和快速响应能力,在跨境电商领域构建了强大的供应链体系;福建泉州的鞋服产业带通过跨境电商转型,直接对接海外消费者需求,提升了品牌国际影响力……
作为跨境电商发展的新探索,“跨境电商+产业带”在实践层面已涌现出不少独具特色的创新模式与做法。
李鸣涛结合自身的调研和观察分享道,针对产业带商家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缺乏跨境电商运营人才的短板,不少跨境电商平台推出“全托管”服务模式,经由平台选品后,产业带商家只需要做好境内端的供货即可,跨境电商运营、物流及售后等其他环节均交由平台负责。这一模式大大降低了跨境电商业务的门槛,让更多的产业带小微企业直接参与全球市场竞争。
也有跨境电商企业聚焦一个垂直品类,利用自身对全球市场需求的精准判断能力,面向产业带商家打造“小单快反”的数智化供应链体系,通过跨境电商持续赋能源头商家的生产制造能力和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能力,实现跨境电商与产业带的深度融合。
还有一些产业带主动作为,面向跨境电商培育出产业带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展销一体的产业园,通过打造产业带平台,在原材料采购、物流资源协同、线上市场开拓等方面抱团发展,使得相关资源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实现优化协同。
依托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摩托车和新能源汽车),无锡市锡山区正加快电动车“跨境电商+产业带”的发展,依托“政府搭台、企业参与、协会推动、市场开拓”四线联动方式,加速孵化跨境电商卖家、打造跨境电商品牌、培养跨境电商人才。去年,锡山区电动车整车出口近75万辆,同比增长23.2%;出口额5.75亿美元,近3年年均增速达27.6%,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区内雅迪、台铃、新日等电动车企业的海外销售门店和海外仓布局也在加快推进。6月19日,中国两轮电动车跨境出海合作示范基地在无锡市锡山区揭牌,聚资源、促对接,锡山电动车出口市场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知识窗
“跨境电商+产业带”有哪些类型?
“跨境电商+产业带”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典型场景。
根据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发布的《“跨境电商+产业带”高质量发展报告》的解释,“跨境电商+产业带”是以跨境电商对各地优势产业带进行全面赋能,推动特色产品出口,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培育自主品牌的模式。从地域布局来看,“跨境电商+产业带”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从推动外贸发展作用来看,“跨境电商+产业带”加快了传统工贸的品牌化及出口品类的高端化;从培育市场主体来看,“跨境电商+产业带”助力更多工厂型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
产业带的不同决定了“跨境电商+产业带”的赋能模式、转型方式、成长路径不同。基于产业主体和发展阶段,《报告》认为,目前,我国“跨境电商+产业带”主要有三种类型:“跨境电商+新兴产业带”“跨境电商+成长产业带”“跨境电商+成熟产业带”。
在跨境电商+新兴产业带,其品类属于高新技术产品(如四足机器人),技术门槛较高,但产业集聚度较低,出口规模较小,未来发展潜力巨大。跨境电商在赋能时,需要重点解决新品类出口营销、国际市场扩展问题,并根据市场反馈加速创新产品和服务。
在跨境电商+成长产业带,其品类具备一定技术门槛(如保温杯),产业聚集效应开始显现,出口规模将快速扩大。跨境电商在赋能时,要重点解决扩大国际市场、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以及产业链数字化提升等。
在跨境电商+成熟产业带,其品类的技术门槛相对较低(如服装、箱包),产业在多个区域产生了聚集效应,出口规模扩大,但增速有所放缓。跨境电商在赋能时,要重点解决产品和服务创新、产业链间的协同数字化转型,以及新兴市场扩展等。
文字/汤莉
编辑/张钰梅 刘昕
视觉/郭小溪
审核/时光
请点亮在看!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