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璟璟
近年来,电商退货率不断上涨,高企的退货率已成为一些电商平台的突出问题。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除特殊商品外,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且无需说明理由。然而,有的消费者为了获取不当利益,在网购中肆意利用“七天无理由退货”等规则“薅羊毛”,令一些商家叫苦不迭。(法治日报)
电商退货率的走高,近一两年来颇有加速之势。其最大的行业背景,无疑是新一轮高烈度的电商大战。在行业的剧烈厮杀中,“低价化”“讨好消费者”,成为两大主线。降低退货门槛和成本,提升买家“丝滑退货”的便利度,这是电商平台讨好消费者的重要抓手。而与此相对应的,则是平台对卖家的“加压”与“挤拧”。顾客买买买、退退退,乐此不疲。只是网店主们,就叫苦不迭了。
其实,在电商告别高增长进入存量博弈阶段后,平台的运营策略就发生了显著的转向。也即,重新回归了“用户本位”,对卖家的成本、满意度、利润率的考虑,退居其后。也正是基于此,不少网店主纷纷抱怨,“越来越卷,生意越来越难做”。高退货率,只是其中最突出的部分。以女装品类为例,多名不同平台的女装店店主和批发商都表示,退货率从前些年的10%到30%,上涨到如今的60%到80%甚至更高——这一高得离谱的数字背后,乃是实实在在的运输、人力、存储和折旧成本。其对于网店赢利的拖累,可想而知。
的确,网购就是容易“码不准”,特别是衣服鞋帽等商品,还是得上身一试才能判定是不是适合。这是客观事实,而鉴于由此所衍生的预期,一些人甚至习惯了一下子买几个尺寸的同一件衣服,试穿之后选择最合身的那一件留下,其他通通退货——如果说,有些退货确是由商品本身所引发的,比如说尺寸不对、存在色差、质量差等等,那么还有一些退货,则显然是“用户习惯”所导致的。而这,或许是可以避免或者说减少的。
如今真正的问题在于,在平台疯狂宠客的大趋势下,“退货”被作为一项服务福利,被推给消费者。其间,甚至隐约透出力挺、鼓励的意味。平台的暧昧立场,显然助长一种轻率的、冲动的且傲慢的网购风气。一边倒的宠溺与娇惯,让买卖双方的关系失去平等与平衡,这对于电商这门生意的长远健康发展,大概率有害无益。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