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
前两天一看热搜,眼睛瞪的溜圆
啥玩意儿就道歉?干啥坏事了?
点进去一看,给我整无语了😅
这不是小罐茶内sei吗?
五年前的事情今天来道歉?
这网通的,也忒慢了吧?
5年前,他一句“小罐茶,大师作”
被铺天盖地群嘲
广告铺天盖地,一共就8个大师?
不把大师们累死?
于是愤怒的大伙一天出8个热搜
把他骂了个底儿朝天
今天老杜,时隔五年,旧事重提
360度托马斯全旋大道歉
事情肯定不简单
是不是想借机炒作再割一茬?
要知道他历史上做过的几个牌子
背背佳、好记星
E人E本、8848手机
个顶个儿把镰刀对准80后
这次藏着什么惊天大阴谋?
鉴于查不到任何公开信息
比比秉着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
直奔黄山,把他本人堵了个正着
必须把话说明白了再走
以下为比比在黄山工厂堵住老杜三个小时精华集锦:
Q:你平时上网吗?你会在网上搜自己吗?知道大家怎么说你吗?
看的,我现在平静很多了,一开始平静不了,现在已经皮糙肉厚了。
Q:你印象里,第一次破防是啥时候?
就是19年,我们舆情出现,我在今日头条上打开一篇文章,三两千条评论,99%都在骂我,说我可着一代人薅,大忽悠,收智商税,割韭菜。
刚开始觉得挺委屈的。
Q:你想反驳吗?
想不到方法啊!曾经幻想有一些方法可行,实际上收效甚微。
5年前,我的第一反应是,赶快解释。但我今天看回去,那个官方声明是解释,但没有诚恳道歉。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如果我能回到 5 年前,我就会直接发一条视频上来,因为取巧导致用词不当,乖乖跟消费者道歉,好好鞠躬,可惜明白的太晚了。
Q:当年你做背背佳,好记星,E人E本,做的那么火爆,为什么做着做着就不做了?
因为,我每次拿一个尖刀捅进去一个市场,百发百中。但是,这个缝说到底就是个小缝,我想把它撕大,撕不出东西来。
所以我前面极其顺利,后面极其不满意。
Q:是不是有点像现在用短视频和直播起家的品牌?
(一说直播带货,杜国楹一下子激动了,眉飞色舞,手舞足蹈)
直播带货,跟电视购物时代没有差异,我是从电视购物时代过来的。
当年的三板斧:
1️⃣超级性价比,大牌,干三五折。
2️⃣超级疗效,祛个斑、治个秃,对吧?针对牛皮癣,有效吗?有一点效果。能除根吗?除不了。
3️⃣超级新奇特,各种新奇的小玩意儿,一个烟盒,一个打火机,一个小水杯,抖音上各种神奇的小玩意儿。
基本上就跟电视购物时,畅销的产品的逻辑没有任何区别,逃不出这仨逻辑。
在电视购物时代最疯狂的时代,留下来的品牌到今天几乎只有一个,它的名字叫背背佳,哈哈哈,没了。
所以,那天晚上我还跟团队说,这是我带领大家最后一次创业。不要再重复过去三年、五年一次创业的这样的故事。
小罐茶我已经做了12年了,希望我未来30年还是专注这一件事情。
Q:那“大师作”还做吗?大师的手不酸了?
担心有歧义,不敢再用“大师作”了,但与大师还在合作,这些年我们在做的事情,就是用我们的AI机器人,学习非遗大师技艺。
比如过去,新鲜茶叶,水洗后要要萎凋,但做到什么地步?这个湿度,过去是靠非遗大师徒手去捏去感受的。
现在,我们不让大师制茶,而是让他们去一边实操,一边把每个环节中的数据进行标准化,让红外线检测仪和传感器记录下来,再把标准化的数据,全部“教”给我们的AI机器人。
最后,我们再把机器人铺到流水线上,这样一个人就能同时控制几十台机器,只需要按按钮,然后监控湿度温度等等参数就行,出品的卫生程度和品质的稳定性,都比过去好多了。
现在,我们把这套技术给开源了,我们的专利,技术,全部开放给同行,第一波就是给到霸王茶姬,帮助行业一起发展。
Q:你说到了霸王茶姬,其实我说实话,原叶茶我不太喝,我大部分喝的茶都是奶茶,我想问问,奶茶里面用那个茶是什么茶?用户能直接买来喝吗?
现在奶茶这个行业,茶叶原料是正规的,但没有原叶茶那么贵。
我们做原叶茶的,需要追求外形,茶叶要匀称,一样长,碎的不要,这样折损率起码30%,这就是成本。
但奶茶用的茶,不用讲外形,因为外形用户感知不到。
而且奶茶用的茶,和市面上流通的口粮茶,配方也不一样。
因为奶茶用的茶,是为了能够和冰、奶、糖能更好配合,所以味道它泡出来滋味比原叶茶要重。
Q:那种瓶装的,便利店里都有的那种无糖茶,它用的是什么茶?
无糖茶的茶叶品质和奶茶比较接近,茶的基本营养成分都是OK 的。
它更接近于中央厨房的逻辑。
比如说,在一个大罐里,先是一罐,10吨,70度的水。然后用一个金属的篓,30 公斤的茶,定好的茶水比。
然后把固定时间的浸出,浸泡完毕,哗一下,推到这个净化灌装线上,然后就灌装。
它的核心技术是过滤,杀菌,冷灌。
Q:抛开卖茶这件事儿不说,你在这个行业搞了这么久的茶叶,见得最多的智商税是啥?
陈皮、普洱、白茶这三个类目,年份造假很严重。
主要原因是,无法科学鉴别茶的年龄。
一年什么味儿?两年什么味儿?三年、五年的区别,用化学分析,找不到准确的指标,鉴定出区别。
Q:那那些卖茶的,怎么说服消费者呢?
那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咯。
我之前去走访市场,经常遇到20年的老茶,一斤几千块钱,我都不信,因为20年的料很少很少。
农民是从来不囤农产品的。
因为农民每季丰收完之后,是要抓紧换成钱的。他没有年份的概念,
如果农民囤货,比如说茶做好了不卖。只有两个原因。
第一,存一点点,他知道老茶的价值。这是极少数情况
第二,卖不掉,这是大多数情况,才成了老茶。
大部分老茶都是被茶商搞出来的,靠的是做旧的工艺。
怎么变旧呢?
加湿~烤干,加湿~烤干,茶一夜能老10岁。
差个十年,价格差十倍啊,你想十倍什么概念?
第二个是产地造假,贵州龙井当浙江龙井。
Q:贵州还有龙井?
全国各地都有龙井,湖南、湖北、四川、贵州都有龙井。
这儿的绿茶可能300多一斤,但是改叫龙井,可以变600,变成西湖龙井,那就 2000,3000了。
Q:那喝起来一样吗?
普通人喝不出来,专家才能喝出来,龙井,90%以上是假的。
有一个数据可以参考,每一年西湖龙井大概产量就500多吨,在市面上流通的有多少?
每年产500吨还算多的,最没量的是一款岩茶,我都不能说名字,每年就5吨。
但你去福州、厦门,城里上万家店,家家户户有这个茶,都照着千儿八百一泡卖,一泡就8克。
哎,我都不敢多说,吃茶行业饭,我踩了同行,全行业的人都上来怼我,哈哈哈,你说茶叶的信息差这么大,有必要这样成为这个行业的对立面吗?有时候我也觉得挺冒险的。
所以我们这次做的事情,就是,保真,未来我们做的茶,每一罐,安全性,产地,年份都要经过公证处监督,加贴公证封签,保护消费者知情权。
很多人不理解我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可能是他们不知道这个行业存在的问题。
把老杜摁住聊了仨小时,对他的印象确实有所改观,确实长了很多茶的知识。
说得挺好,但能不能做到,咱也不知道。
会不会做一半小罐茶又跑了?谁也不敢保证啊。
但我得到了一个消息,小罐茶的公司,离我家就一站地铁地儿。
听说老杜晚上九点多,经常偷摸去我家楼下的小酒馆,偷吃烤肉和豆腐包子。
决定了,我以后要密切观察这个中年人,看他会不会打脸,有什么幺蛾子,我立刻跟大家汇报。
大家有什么想问他的也可以写在评论区,我下次逮住他,正好给大家逐条解答!
作者:梓泉
助手:菁菁审阅:小鸣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