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针对电商行业“仅退款”等争议性政策展开调查,淘宝、拼多多等平台相继调整规则,引发行业震荡。这场变革究竟是商家与消费者的权益平衡之战,还是电商平台“内卷式竞争”的终结?
<hr>政策定调:国家出手整治“仅退款”乱象
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自2024年9月1日起,电商平台需规范“仅退款”“自动跟价”等易引发恶性竞争的行为,明确平台与商家的法律责任1。此前,“仅退款”政策被部分消费者滥用为“0元购”工具,导致商家利益受损,甚至出现“商家千里追讨退款”的极端案例1。
此次整治行动被解读为官方对“内卷式竞争”的纠偏。2024年7月政治局会议曾强调需防范“牺牲利润换市场”的恶性竞争,推动行业回归良性发展1。
<hr>平台调整:从“一刀切”到商家赋权
淘宝天猫优化售后规则商家自主权提升:8月9日起,店铺综合体验分≥4.8分的商家,平台不再主动介入“仅退款”,改为鼓励商家与消费者协商解决1。申诉流程升级: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若商品检验合格,平台将补偿商家损失1。拼多多放宽退款处理时效商家可驳回不合理退款申请,平台介入需实际质量问题证据,消费者需退货才能退款1。天猫减免年费新入驻商家免年费,达标商家全额返还费用,降低经营成本1。
<hr>行业影响:商家松绑,竞争回归理性
商家权益保护增强
此前,“仅退款”政策导致商家面临“羊毛党”滥用,部分中小商家因频繁退款陷入亏损,甚至退出平台17。新规实施后,商家可通过申诉机制减少恶意退款损失,经营压力有所缓解。平台竞争逻辑转变
电商行业从“拼低价、拼售后”转向“拼服务、拼质量”。例如,淘宝通过扶持高评分店铺提升用户体验,拼多多则强化商品质量审核116。中小商家生存困境未解
尽管政策调整利好优质商家,但中小商家仍面临流量分散(抖、快等平台分流)、运营成本高企等问题,部分商家转向新兴平台如抖店
<hr>未来展望:电商行业如何破局?
监管常态化:政策明确平台需平衡消费者与商家权益,避免规则过度倾斜某一方1。技术赋能:利用AI和大数据优化风控,减少恶意退款行为,同时提升商品质检效率1。多元化布局:商家可拓展直播电商、私域流量等新渠道,降低对单一平台的依赖12。
<hr>结语:此次电商平台规则调整,标志着行业从“野蛮生长”迈向“规范发展”。对消费者而言,需警惕滥用政策导致的信用风险;对商家而言,提升商品质量与服务能力才是长远之道。电商行业的“内卷”暂缓,但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仍需多方合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