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淘宝 补单 抖音
查看: 34594|回复: 0

京东外卖:是真创新还市场的清流,资本游戏.

[复制链接]

10

主题

32

回帖

73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73
发表于 2025-2-14 13:4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京东为何要做外卖?资本饥渴的又一次疯狂尝试

京东,这个号称以“物流”起家的电商巨头,最近决定涉足外卖行业,迅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一个有着雄厚资金背景的企业,京东进入外卖市场的举动似乎充满了野心,但仔细分析其背后的动机,不难发现这不过是资本饥渴下的一次疯狂尝试,缺乏真正的市场需求与创新思维。


京东“后知后觉”的战略眼光令人堪忧

外卖行业的竞争早已进入了白热化阶段。美团和饿了么牢牢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吃过无数波“创业热”的年轻人,也早已在这片“红海”中拼杀多年。

而京东此时突然宣布加入,显得极为突兀,仿佛是一个过时的跑者试图在已经跑得快得多的对手面前搭个便车。即使有资本支撑,依靠京东现有的强大物流体系和电商优势,也难以在美团与饿了么的夹击中找到一席之地。

如果说京东做外卖是“战略布局”,那这一布局的时间点实在过于“迟钝”。这种行动显然不是源自市场需求的突发,而是被竞争对手压得喘不过气来后的一种无奈选择。无论是美团的多元化战略,还是饿了么的创新动作,京东始终没能有效跟进,反而等到最后一刻,才匆忙跳入这个已经被激烈争夺的市场。
二、外卖市场并非“轻松赚钱”的乐土

外卖行业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钱景”行业。看似消费场景广泛,但却充满了高额的佣金和恶性竞争,企业之间的利润空间早已被不断攀升的配送成本和用户口味多样化所压缩。

先不提外卖行业已有的竞争者如何,通过低价补贴和促销手段抢占市场份额,京东若想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分得一杯羹,必须面对巨大的成本压力。而作为一个以电商平台起家的企业,京东如何将其传统业务与外卖行业的特性融合,也充满了诸多不确定性。
三、资本扩张的恶性循环

京东做外卖的根本动机,恐怕只是一次资本的扩张行动。外卖市场的市场规模巨大,但现阶段远没有达到京东能“横扫一切”的程度。而京东的进入,只是资本市场对于“流量变现”的强烈需求之一。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资本的驱动让许多企业背离了服务与产品本身的价值,转而迷恋于不断扩张的市场份额。而京东也不例外,在巨额资金的推动下,不断渴求更多的业务领域来填补这一资本空缺,外卖不过是其中的一环。



京东做外卖,看似是在寻求新的增长点,实则是在一片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迷失了方向。在资本的推动下,京东正在不惜一切代价去拓展“边界”,但这种拓展并非来源于对市场的深刻洞察和创新,而是源自一股无法满足的“野心”——在看似“红利”的市场上拼尽全力,不惜伤害自身的品牌价值和长期战略。
京东外卖:5% 低提点背后的“伪善”与算计

京东外卖高调宣布以5% 低提点吸引“品质商家”入驻,乍一看,这似乎是一场颠覆行业的良心之举,甚至有点“要做外卖界拼多多”的意思。但稍加深究,这背后的算盘打得精得很。
5% 低提点,看似“良心”,实则套路深

外卖行业的高提点一直是商家的痛点,美团、饿了么的抽成基本在 15%-25% 之间,京东此时杀入市场,喊出“5% 低提点”的口号,看似对商家释放了善意,实则不过是利用低价策略换市场份额的资本套路。但问题在于,外卖行业的核心并不是“提点低”,而是流量与用户习惯。


“品质商家”只是障眼法,筛选标准到底是什么?

京东宣称要引入“品质商家”,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才算“品质商家”?如果只是大牌连锁餐饮,那么这根本无法打破美团、饿了么的市场垄断,因为这些商家从来都不愁流量。如果京东真的想要“筛选”,那么小型商家是否能进入?外卖市场真正活跃的恰恰是大量中小商家,而非那些已经占据主流市场的品牌店。

更值得警惕的是,京东可能会通过这种所谓的“筛选机制”,变相提高商家入驻门槛,比如让商家承担额外的营销费用、配送费用、会员体系抽成等,看似给了商家便宜的提点,但实际上还是用各种隐藏成本让商家埋单。
3. 5% 提点,配送费谁来承担?

美团、饿了么的高提点,至少能保证一件事:配送体系的稳定。外卖行业的核心成本不仅仅是平台抽成,配送费才是关键。京东外卖现在号称5% 低提点,但配送费到底谁来承担?如果京东无法保证足够的骑手队伍,那就意味着商家要自己掏钱雇人送餐,或者被迫接受更高的配送费,最终还是被京东“割韭菜”。

回顾京东这些年在电商领域的种种“骚操作”:京喜业务的失败、频繁变动的规则、平台流量向大品牌倾斜、商家权益受损……这些都让京东的口碑大幅下降。如今它跳进外卖行业,难道就能一夜之间“痛改前非”,成为一个真正关心商家利益的平台?

最现实的情况是,京东的低提点不过是个短期策略,一旦商家数量上来,提点上涨就是分分钟的事。美团当初也是靠补贴吸引商家和消费者,如今已经让市场习惯了20%以上的抽成。京东外卖会不会也走这条路?毫无疑问,一旦形成市场影响力,它也会加码提点,到时候,商家又该何去何从?
别被5% 的低提点骗了,京东只是想“圈地”

京东外卖的5% 低提点,看似是对商家的利好,实则是其快速抢占市场的资本运作手段。这个策略的短板很明显:没有用户流量,没有配送优势,缺乏长期可持续性。而“筛选品质商家”更是个模糊的概念,背后藏着多少套路不得而知。


京东与达达:骑手福利的恶化与忽视

京东外卖通过达达物流平台与骑手展开合作,但这种合作关系并没有带来相应的正向激励,反而暴露了平台对骑手利益的忽视与剥削。

京东对达达骑手的管理相对不透明,很多时候骑手并不清楚自己被取消订单的具体原因。比如,骑手完成的订单时常遭遇平台随意的“无理由封号”,这让很多骑手陷入收入来源的不确定性。没有明确的申诉机制与反馈渠道,导致骑手在遭遇不公平待遇时几乎无法为自己争取正当权益。
京东达达 & 美团众包的 3 块钱保险费到底去哪了?谁在赚骑手的血汗钱?

外卖骑手每天风里来、雨里去,送出的不仅仅是外卖,更是生存的希望。但他们每天跑单,就得交一笔强制性保险费,通常是 3 块钱左右,按理说,这笔钱应该用来为骑手提供保障。这 3 块钱到底去哪了?是谁在骑手的血汗钱里薅羊毛?
保险公司赚了?平台赚了?骑手的钱谁吞了?

很多人以为,这 3 块钱是给保险公司的,但真相比这更复杂。部分保险公司确实收钱了但理赔门槛极高,许多骑手根本拿不到赔偿,导致这笔钱几乎成了白交的“税”。

骑手交的每一分钱,最后可能都成了保险公司和平台的利润,而真正需要保障的人,却被丢在一边不管。谁在吃骑手的血汗钱?这 3 块钱,按天计算,看起来不多,但累积起来就是一笔天文数字!假设全国有 100 万外卖骑手,每人每天3 元保险费,那这笔钱是多少?一年下来,这个数字可能高达 上 亿元!
3 块钱不多,但对骑手来说是血汗钱!骑手不是资本的提款机,3 块钱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对于每天风里来雨里去的劳动者来说,这是他们辛苦挣来的钱,是他们最基本的保障。




平台一边赚着骑手的辛劳钱,一边又不提供实质性的福利,甚至连最基本的安全保障都在推卸责任。如果骑手的保障问题得不到解决,迟早有一天,这种模式会崩塌。京东、美团,你们的骑手在为你们拼命送单,但当他们需要你们的时候,你们在哪?

京东、美团这两家企业的运营规则不透明,经常出台让消费者和小商家无法接受的政策调整。比如,美团多次调整佣金比例,抬高外卖商家的入驻成本,甚至不公平地将责任推给商家,迫使商家承担配送不及时、评价差等问题,美团和京东在提高自己市场份额的过程中,完全忽视了公平竞争的原则,甚至通过不正当的价格战和资源操控,破坏了市场生态

京东与美团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两大企业,虽屡屡宣扬自己承担社会责任的决心,但实际上,他们在面对劳动者、消费者、环境等方面的责任时,总是选择将问题推给其他人,逃避自我反思与自我革新。它们通过“资本逻辑”把社会责任转化为“成本”,并以此来压榨基础劳动者,损害市场公平竞争,最终在社会责任的高调话语下,隐藏其真正的剥削本质。

企业的真正社会责任,不应当仅仅停留在发布“报告”上,而是要通过具体的行动、合理的决策和制度保障,来为员工、消费者和社会提供真实而有力的回报。否则,这些企业所倡导的社会责任不过是一场企业公关的空洞秀,永远与社会的实际需求背道而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电商在线-淘江湖淘宝卖家论坛 ( 湘ICP备2021012076号|湘ICP备2021012076号 )

GMT+8, 2025-5-11 05:42 Powered by Discuz! X3.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