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暑期是青少年网络诈骗高发期
当孩子们兴奋地玩着手机时
可能已被诈骗分子“盯上”
免费送游戏装备、“皮肤”、加明星QQ……
看似是一桩美事
实则暗藏诈骗套路
青少年应如何提升防范意识
有效防范网络诈骗呢?
记者总结了一些针对
青少年学生的
常见网络诈骗套路
帮大家仔细分辨、提高警惕
👇
【陷阱一:明星隐私“被侵犯”】
诈骗分子会创建虚假的社交媒体账号
冒充明星或知名人士
以加QQ、加微信等名义
诱骗学生转账或提供个人信息
恐吓受害人
称其涉嫌泄露或侵犯“明星”的隐私
要求其添加假冒的“律师”
进行视频配合查证
查证期间还会冒充警察
进一步获取信任、施加压力
再以“如不配合将会被逮捕拘留”
“影响征信和学业”等威胁话术
诱骗受害人使用父母手机进行转账
【案例1】
长沙市11岁的小学生小雨(化名),假期在家刷社交平台时,见到“扫码添加某明星QQ”的短视频,因喜爱该明星便扫码添加对方账号。可对方自称明星律师,以隐私泄露为由要求配合调查,否则将其父母拘传。
年幼的小雨十分害怕,按对方要求添加了“刘律师”和“林经理”的QQ,并组建了QQ群。“林经理”称需用小雨妈妈银行卡的钱洗清嫌疑,钱会原路返回。
小雨按要求拍摄了妈妈手机银行APP的个人信息和密码,并向指定账户转账90万余元。妈妈发现后报警。
十小时被诈骗转账90余万(部分流水截图)
本案经查实,从小雨妈妈银行卡转出的款项中,有50万元进入了被告人张某某提供的银行账户并被用来购买理财产品再转卖,张某某作为转移犯罪资金的下游犯罪实施者,已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小雨被诈骗的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陷阱二:游戏“皮肤”免费送 游戏账号高价收】
“免费赠送道具/游戏皮肤”
“高价收游戏账号”
诈骗分子常常在游戏频道、 短视频平台等渠道
发布虚假引流广告
要求孩子添加私人联系方式
扫码领取所谓的“皮肤”
再以 “受害人为未成年人导致公司账户被冻结”
“不解除冻结会起诉逮捕其父母”
等理由恐吓孩子
从而引诱受害人使用家长手机
完成对诈骗分子的转账操作
【案例2】
2024年 6月3日晚,湖南一小学生小楠在家刷某平台短视频时,通过点击“免费领蛋仔派对皮肤”的广告加入QQ群,并添加了一个自称是工作人员的人为好友。
对方要求小楠提供账号,随后发送二维码称可领皮肤,但小楠扫码失败。对方称小楠操作失误导致系统异常,需配合解除,否则将被罚款6万元,严重的还要吃官司。
小楠顿时慌了神,不知怎么办。接着,在另一位“客服”的诱导下,小楠瞒着妈妈拿了其手机与“客服”通话,并开启摄像头拍摄妈妈手机界面。在对方指导下进行一系列操作后,银行卡被扣款。妈妈发现后立即报警。
【陷阱三:刷单返利“有钱赚”】
“红包福利,发我50元返你100元!
诈骗分子会在社交软件上
发布“送钱”“返利”信息
或 刷单兼职广告
引导未成年人加入诈骗群
一开始
受害人完成简单的刷单任务后
即可获得微薄返利
随即以接受未成年收款涉嫌犯罪为由
威胁孩子支付“封口费”
或 以“充值越多、返利越多”
“任务出错需要补单”等理由
诱导受害人不断垫资充值
【案例3】
2024年5月1日,株洲市某学校学生胡某某报警:自己在家中通过“某手”App观看到一条打卡便可以获得红包的广告,后根据该广告添加了一位名叫“慧*”的人,通过“慧*”的邀请添加了一个群聊,通过该群聊进行打卡领取红包,后在领取红包途中被对方以刷单返利的方式共计诈骗了8331.60元。
【陷阱四:我是“警察”要抓你】
“你涉嫌盗用他人‘皮肤’,请配合调查!”
诈骗分子冒充公安机关
添加孩子告知其涉嫌盗用他人游戏皮肤
要求孩子开启视频配合线上办案调查
最后诱导孩子使用家长手机
扫描欺诈分子的收款二维码向其付款
【案例4】
2024年4月30日,株洲市某学校学生唐某某报警:自己通过“某音”APP认识了一位名叫“TT小红帽”的人,对方自称是公安机关人员,称其父亲的手机被犯罪嫌疑人入侵,为保护其父亲银行资金安全为由,要求受害人下载视频会议APP并配合对方操作,冒充公检法的诈骗方式共计被骗9304.48元。
快乐过暑假,防诈不放假
请学生和家长们查收这份
暑期防诈小贴士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